首页 > 动态资讯 > 知识科普 > 间充质干细胞:为自闭症患者带来新曙光
间充质干细胞:为自闭症患者带来新曙光
发布者:海南省干细胞工程中心 发布日期:2024-10-07 05:25

一,自闭症——“孤独的守望者”

自闭症,正式学名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这一术语更全面地涵盖了从轻微到严重的一系列神经发育条件。这一复杂而多维的病症,在儿童时期尤为显著,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PDD)领域内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疾病之一。

自闭症并非一种孤立的疾病,而是一个涵盖了多种病症的广泛范畴,具体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表现为在社交互动中存在显著困难,但语言和认知能力相对保留;典型的自闭症,其核心特征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未另行说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这是一类症状不足以被明确归类为上述两者,但仍属于自闭症范畴的障碍。

自闭症与炎症及免疫失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大脑和胃肠道区域的免疫异常。自闭症儿童体内,巨噬细胞衍生的炎症趋化因子(MDC)水平显著升高,且这种升高趋势在重度自闭症患者中更为显著,表明炎症机制可能在自闭症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干细胞——探索治疗新曙光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们主要存在于骨髓、脂肪、脐带等组织中。这类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并在组织修复、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间充质干细胞已成为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1753942106909.jpg


作为一类具有强大免疫调节与再生潜能的细胞,MSCs已被科学研究证实能够有效调节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然而,尽管其潜力巨大,但在自闭症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安全性与可行性仍亟待深入验证。

为探索这一领域,一项开创性的开放I期临床试验应运而生,该试验选取了12名年龄在4至9岁之间、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作为受试者,他们均接受了来源于人类脐带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hCT-MSCs)。

每位受试者按照既定的治疗方案,接受了一剂、两剂或三剂的hCT-MSCs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 × 10^6个细胞,且治疗间隔为每两个月一次。为全面评估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研究团队在治疗开始前、最后一次输注后6个月时进行了面对面的临床与实验室评估,并在治疗结束后12个月时进行了远程随访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hCT-MSCs在自闭症患儿中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除了少数受试者在静脉置管及输注过程中表现出轻微的躁动外,未观察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有5名受试者体内产生了新的I类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这可能与特定批次的hCT-MSCs或供体与受体之间的部分HLA匹配有关。尽管这些抗体的出现未伴随任何临床症状,但仍需进一步监测其潜在影响。


在参与研究的12名儿童中,有6名在至少两项自闭症具体评估指标上实现了显著改善,这初步展示了hCT-MSCs在自闭症治疗中的潜在疗效。综上所述,本项I期临床试验证实了hCT-MSCs在自闭症患儿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后续更大规模、更严格的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期进一步验证其治疗效果并推动其在自闭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未来,我们期待能够开展更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以深入探索hCT-MSCs在治疗自闭症中的具体机制、最佳剂量、治疗周期以及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从而进一步验证并优化这一治疗方案,最终为自闭症患者提供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

175394182395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