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 知识科普 > 攻克失眠难关!干细胞治疗慢性失眠,疗效可持续达1年之久
攻克失眠难关!干细胞治疗慢性失眠,疗效可持续达1年之久
发布者:海南省干细胞工程中心 发布日期:2024-10-02 01:05

一,睡眠障碍已成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失眠是指个体在适宜的睡眠环境中,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如频繁醒来或早醒)或睡眠质量下降,导致睡眠时间不足,进而影响到日常生活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据《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等数据显示,我国有相当大比例的人群存在失眠症状,其中不乏年轻人群体。这可能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长期的睡眠不足如同慢性毒药,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它不仅剥夺了人们应有的休息与恢复时间,还导致精神萎靡不振,情绪焦虑难安,甚至可能诱发严重的抑郁症。研究表明,长期受失眠困扰的人群,其自杀风险竟高达普通人的1.4倍,这一数据触目惊心,凸显了失眠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

1753844858329.jpg


德国图宾根大学杰出科学家Stoyan Dimitrov博士及其科研团队,通过一系列严谨而深入的实验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睡眠质量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微妙而至关重要的联系,尤其是对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的工作效率产生了直接影响。T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精锐部队,负责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及异常细胞。

这项研究揭示,当夜幕降临,本应是身体休养生息、免疫系统自我修复的黄金时段,若个体选择熬夜或饱受失眠之苦,其后果远非简单的疲惫所能概括。熬夜与失眠不仅剥夺了身体必要的休息时间,更悄无声息地削弱了T细胞的活性,这无疑为疾病的入侵敞开了大门。

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睡眠不足的状态,仿佛为免疫系统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不仅阻碍了其正常的防御与修复功能,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免疫系统整体功能的衰退,乃至达到崩溃的边缘。这种状态下,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大幅下降,易感性显著增加,从普通感冒到更为严重的疾病,都可能趁虚而入,严重威胁个体的生命健康。

我们不难发现睡眠对免疫系统中T细胞工作效率的显著影响,即便是仅仅一夜的失眠,其负面影响已然不容忽视,而长期持续的失眠与熬夜,其潜在危害更是令人堪忧。此外,失眠的恶果远不止于免疫细胞的受损,它还会触发体内生理机制的连锁反应,促使儿茶酚胺类激素及一系列促炎细胞因子(诸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过量释放,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削弱了人体的免疫功能,为各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埋下了隐患。

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现有的临床治疗手段却显得捉襟见肘,大多局限于缓解症状的层面,如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然而,这些方法各自存在局限性:认知行为治疗虽有效,但起效慢、患者依从性低且成本高昂;药物治疗则可能伴随耐受性、依赖性及广泛的全身性副作用;至于物理治疗,尽管方法多样,但疗效缺乏一致性,尚未形成标准化的治疗方案,难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二,间充质干细胞挖掘睡眠健康新通道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且在适宜微环境下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慢性失眠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引发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退化、变性、凋亡等损伤,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再生修复、免疫调节等功能,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静脉移植入体内后可以趋化到组织细胞损伤区域产生细胞因子促进损伤组织的细胞修复,在干预失眠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神经再生及修复

干细胞具有“跨胚层分化潜能”,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神经细胞,具备修复细胞损伤、免疫调节、抗炎等多方面的作用,其分泌的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在改善神经递质环境、维护神经细胞组织的完整性的同时,完成对损伤细胞的修复与补充。

2,抗炎和免疫调节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固有的免疫调节特性,通过直接接触免疫细胞和局部微环境因素,影响大多数免疫效应细胞的功能。

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帮助降低患者体内因失眠引起的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的增多,改善失眠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起到明显的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


3,神经递质调节

干细胞可影响睡眠—觉醒相关神经递质,通过释放生长因子和神经递质相关物质,对神经递质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比如,干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相关物质可能有助于调节神经递质的产生和平衡,如多巴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这些神经递质在调节睡眠、情绪和认知功能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平衡这些递质的释放,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从而对睡眠、情绪和认知功能等方面产生调节作用。


三,间充质干细胞攻克睡眠难关

2017年《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观察研究,该研究聚焦于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此治疗方案的患者经历了显著的睡眠质量提升,且这种改善具有长期持续的特性。这一发现不仅为慢性失眠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曙光,也标志着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失眠领域的应用正式开启了新的篇章,为后续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针对39名多种疗法无效的慢性失眠患者,分为了两组,其中19人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其余20人则服用安眠药。这些患者均面临着入睡困难和睡眠质差的难题,总睡眠少于6小时。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1个月即见效,疗效持续1年,显著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

相较于药物治疗失眠,干细胞治疗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药物治疗初期虽能见效,但3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评分普遍回落,近乎治疗前水平,且高达80%的患者遭遇失眠症状反弹,而干细胞治疗组则无此现象。干细胞治疗仅需单次干预,即可显著提升并稳定改善睡眠质量长达12个月,且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此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深入分析了失眠的流行病学特征与病理机制,并对干细胞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当前状况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进一步探讨了干细胞治疗失眠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失眠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希望。

当前开展的干细胞治疗失眠研究已初步验证其在缓解慢性失眠症状方面的积极成效,为干细胞疗法开辟了全新的治疗领域。尽管此领域尚待深入探索,面临诸多挑战与未知,但干细胞治疗无疑展现出一种充满希望的治疗新方向,其独特优势与应用潜力不容忽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研究的持续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干细胞治疗在失眠领域的未来将更加广阔,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

17538456234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