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难治之症:胃癌与胰腺癌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20年中国胃癌新增约48万,死亡约37万,占全球比例高。胰腺癌更是“癌中之王”,因其高隐匿性、高转移率及高死亡率,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接近1∶1。
二,CAR-T疗法:“超级战士”
CAR-T疗法,全称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准医疗手段,旨在通过基因工程的精妙设计,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转化为能够精准识别并摧毁肿瘤细胞的“超级战士”。这一过程中,T细胞被赋予了特制的“GPS”——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使其如同拥有导航系统的导弹,精确锁定并消灭体内的癌细胞。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改进,CAR-T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屡创佳绩,展现了其快速、高效的抗癌能力,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希望。它不仅在作用机制上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更在疗效上展现了惊人的潜力,标志着肿瘤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三,CAR-T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年6月3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权威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关于Claudin18.2特异性CAR-T细胞在胃肠道肿瘤(包括胃癌)中的1期临床试验最终成果报告。该研究不仅证实了该疗法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为CAR-T疗法在更广泛肿瘤类型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彰显了其在抗癌征途中的无限潜力。
临床试验是一项专注于探索CT041(satricabtagene autoleucel,简称Satri-cel),一种针对Claudin18.2的自体CAR-T细胞疗法候选药物,在Claudin18.2阳性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的I期研究。该试验纳入了98名接受CT041免疫细胞输注的患者。
截至2024年1月26日,随访时间中位数已达32.4个月,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整体患者群的总缓解率(ORR)达到38.8%,而疾病控制率(DCR)更是高达91.8%。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延长至8.8个月。
在参与试验的98名患者中,有90例(91.8%)在基线时存在可评估的靶病灶,其中70例患者观察到了不同程度的肿瘤缩小。
针对51例仅接受CT041单药治疗的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疗效尤为显著,ORR攀升至54.9%,DCR更是达到了96.1%。这些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6.4个月,显示出该疗法对特定类型肿瘤的强大控制能力。
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所有接受CT041单药治疗的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mPFS为5.8个月,mOS延长至9.0个月,12个月生存率保持在37.3%的较高水平。
而在临床获益更为明显的患者亚组(n=36)中,mPFS提升至8.4个月,mOS更是延长至12.5个月,显示出该疗法对特定患者群体的卓越疗效。
对于Claudin18.2高表达且未发生肝或骨转移的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n=35),其治疗获益最为显著,mPFS和mOS分别达到了8.4个月和13.1个月,进一步验证了CT041在特定条件下对肿瘤的强效抑制作用。
四,CAR-T疗法的真实案例
一位30岁的患者于2019年12月不幸被诊断为转移性胃癌,病情复杂,转移灶涉及膀胱圆顶及腹膜壁,形成两处明显的腹膜结节。此外,还伴有非靶向的胃壁增厚与腹水积聚,进一步加剧了病情。
2021年,患者参与了一项针对CT041(一种创新的CAR-T免疫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迎来了生命的转机。在接受免疫细胞输注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tDNA(循环肿瘤DNA)迅速下降,标志着肿瘤活动的显著抑制。基线时检测到的两处腹膜靶病变显著缩小,同时,患者的腹胀症状得到缓解,左中腹部的腹水也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在输注免疫细胞的第四周,患者迎来了首个治疗里程碑——部分缓解(PR)。此时,原本的目标病变几乎消失,患者的体力与精神状态均有所提升,胆汁性呕吐症状也大幅减轻,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巩固疗效,患者在第12周接受了第二次免疫细胞输注,仅四周后,患者便达到了完全缓解(CR)的状态。非靶向的脾周结节和胃壁增厚完全消失,腹水问题也得到根本性解决,标志着患者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康复。这一转变不仅彰显了CAR-T免疫细胞疗法的卓越疗效,更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喜悦。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