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 知识科普 > 64岁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NK细胞疗法后重获新生
64岁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NK细胞疗法后重获新生
发布者:海南省干细胞工程中心 发布日期:2025-03-12 05:25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传统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晚期患者常面临肿瘤转移、耐药性强、免疫抑制微环境等挑战,导致5年生存率不足15%。近年来,随着免疫疗法的兴起,自然杀伤(NK)细胞凭借其“无预敏直接杀伤”的特性,成为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一匹黑马。据临床数据显示,NK细胞疗法不仅能缩小肿瘤体积、延缓复发,还可逆转化疗耐药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肠道定时炸弹”

结直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或直肠黏膜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因其具有高度的潜伏性和隐匿性,且与肠道息肉紧密相关,而被形象地称为“肠道定时炸弹”。这种癌症之所以令人畏惧,是因为超过90%的病例是从肠息肉逐渐演变而来的。息肉的形成往往悄无声息,能在人体内潜伏5至15年,甚至更久,直至突破癌变的临界点。

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共同加速了这颗“炸弹”的倒计时。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会刺激胆汁分泌,其代谢产物可能损害肠黏膜。久坐和熬夜则会减缓肠道蠕动,延长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时间。遗传因素同样重要,约1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此外,肥胖、吸烟、酗酒等因素也会加速息肉向癌症的转变。


在临床上,超过半数的结直肠癌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这些疼痛可能表现为绞痛、胀气感或持续性的隐痛,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当肿瘤逐渐增大并阻塞肠道时,会进一步引发肠梗阻,症状包括剧烈的腹痛、频繁的呕吐以及排便功能的丧失。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还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急剧减轻和持续性低热,这些症状往往是疾病进入晚期的预警信号。

生存率方面,尽管早期结直肠癌(即肿瘤局限于肠壁阶段)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5%以上,但由于疾病的高度隐匿性和缺乏有效的筛查机制,中国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严重不足,仅为10%左右。这意味着约8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一旦发生肿瘤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会急剧下降至15%以下。

结直肠癌的高发病率和复杂性均要求了防治策略的全面升级。在普及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的同时,以免疫细胞疗法为代表的创新治疗技术正带来突破性进展,为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治疗选择。目前,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NK细胞治疗正与现有疗法形成协同效应,推动结直肠癌防治向"预防-筛查-靶向清除"的多维体系迈进。


二,NK细胞的治疗机制

1,直接杀伤机制

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CRs),如NKp46、NKp30和NKp44,直接识别结直肠癌细胞表面应激诱导的配体,如MICA/MICB。这些受体与靶细胞结合后,通过衔接蛋白传递激活信号,触发NK细胞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穿孔素能在肿瘤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导致肿瘤细胞渗透压失衡而死亡;颗粒酶则进入肿瘤细胞内部,诱导肿瘤细胞DNA断裂,从而引发细胞凋亡。

2,NKG2D受体的协同作用

NKG2D是NK细胞上的另一种重要受体,它能识别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多种配体,如ULBP1-6和MICA/MICB,这些配体在结直肠癌干细胞(CSCs)中常呈高表达。当NCRs与NKG2D同时被激活时,它们可以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即使NKG2D单独被激活,也能介导对某些上皮源性结直肠癌细胞的清除。

3,免疫调节与监视作用

除了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NK细胞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和监视作用。它们可以识别并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异常增殖的细胞,从而维护机体的免疫稳态。在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NK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潜在的恶性细胞,从而防止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三,临床案例

1754879303011.jpg


Sebelas Maret大学外科团队,于2023年在《Cancer Reports》期刊上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揭示了NK细胞疗法在治疗局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潜力。该研究聚焦于一名64岁女性患者,她被诊断为III期横结直肠癌(依据TNM分期系统),并伴有肠梗阻和血便病史。患者接受了横结肠切除术,达到了R0切除标准,但由于过敏史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无法耐受标准化疗方案,因此转而接受了自体NK细胞治疗。

治疗过程涉及从患者体内采集60毫升外周血,经过两周的体外扩增和激活后,分两次回输给患者,两次治疗间隔三个月。在随后三年的随访中,PET扫描结果显示原发灶区域未见葡萄糖代谢异常,表明没有复发迹象,且患者未经历任何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本案例中,患者通过采用NK细胞单药治疗,成功实现了3年内无疾病复发,这一成果为晚期结直肠癌癌患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

研究团队指出,NK细胞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并调节免疫微环境来发挥作用,这一过程不依赖于抗原呈递,这使得NK细胞在联合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优势。例如,Li等人在2018年的研究中就发现,NK细胞与化疗联用能够改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此外,Fionda等人的综述也支持NK细胞水平与结直肠癌生存率呈正相关关系的观点。然而,该研究也承认其局限性,包括样本量有限、缺乏针对不可切除病例的疗效数据,以及长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从机制层面来看,NK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物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分泌IFN-γ等细胞因子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Bagus团队认为,NK细胞疗法特别适合那些存在化疗禁忌或耐药性的患者,并建议未来探索NK细胞与PD-1抑制剂等联合治疗方案的协同效应。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开展多项NK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其中包括针对结直肠癌的异体NK细胞与单抗联合治疗。

该案例的成功不仅为免疫细胞治疗实体瘤提供了有力的临床证据,彰显了NK细胞疗法在治疗局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显著潜力,而且激发了业界对于个性化免疫治疗的进一步探索。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未来研究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涵盖更多不同分期和类型的患者,以验证该疗法的普遍适用性。同时,探索NK细胞与其他免疫疗法或传统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精确调控NK细胞的扩增、激活和回输过程,也将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关键。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

17548781310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