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 知识科普 > 外泌体:被低估的细胞通讯媒介,为医学应用打开新空间
外泌体:被低估的细胞通讯媒介,为医学应用打开新空间
发布者:海南省干细胞工程中心 发布日期:2025-08-04 08:40

在微观世界中,细胞之间的交流复杂而精妙。除了已知的信号分子传递方式,外泌体(Exosome)这一微小囊泡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这种直径仅30-150纳米的结构,不仅在生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更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再生医学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一,外泌体是什么?


外泌体是由几乎所有类型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膜包裹囊泡,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它们的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虽体积微小,却承载着来自母细胞的多种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DNA、mRNA、microRNA 等)、脂质以及各种代谢物。

1983年


这一结构最早于1983年被科学家发现。当时研究人员在绵羊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观察到细胞释放的小囊泡,最初被认为是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

2007年


直到2007年,瑞典科学家发现这些囊泡能够携带mRNA和microRNA,且可将这些遗传物质传递给其他细胞并使其产生新的蛋白质,外泌体的重要生理功能才被重新认识。如今,它已被公认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承担着细胞间信号传递和物质交换的功能。


二,外泌体的运作机制


外泌体的生命周期是一套高度有序的流程,大致可分为产生、释放、运输和靶向作用四个阶段。

在产生阶段,外泌体的起源与细胞内的内体系统密切相关。细胞通过内吞作用形成早期内体,随后早期内体逐渐成熟为晚期内体。晚期内体内部会形成许多囊泡,当这些囊泡被包裹在一个大的膜结构中时,便形成了多囊泡体。

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内部的囊泡被释放到细胞外,这些释放到细胞外的囊泡即为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的外泌体进入血液、淋巴液、脑脊液等体液中,随体液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完成长距离或短距离运输。在此过程中,外泌体凭借其稳定的膜结构,保护内部生物分子不被酶降解,确保信息安全送达。

当外泌体到达靶细胞附近时,会通过多种方式与靶细胞相互作用并传递信息。它可与靶细胞膜直接融合,将携带的内容物释放到靶细胞内;也可通过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被靶细胞内吞;还能黏附在靶细胞表面,激活细胞表面的信号通路。通过这些方式,外泌体将来自母细胞的生物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调控靶细胞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状态。

三,外泌体的功能

外泌体的功能具有显著多样性,在正常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调节者。


1,免疫调节:

外泌体是免疫系统高效运转的“协调者”。免疫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携带细胞因子、抗原等物质,精准激活或合理抑制免疫反应,从而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

例如,树突状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帮助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2,组织修复与再生:

外泌体展现出强大的“修复能力”。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们携带的生长因子、microRNA等物质可有效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血管生成,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进程。

如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皮肤创伤修复中,能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大大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且修复效果更为理想。

此外,外泌体在胚胎发育、神经调控、代谢平衡等多种生理过程中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维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外泌体的应用

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外泌体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目前主要集中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再生医学等方面,为多种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

疾病诊断

在疾病诊断方面,外泌体因其独特优势成为理想的 “液体活检” 标志物。由于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且携带的生物分子与母细胞状态密切相关,通过检测体液中外泌体的数量、大小及内部蛋白质、核酸等成分,可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为疾病的及时干预争取宝贵时间。

在癌症诊断中,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如前列腺癌患者血液中的外泌体可能含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的RNA,检测这些标志物可显著提高癌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在心血管疾病中,心肌细胞受损后分泌的外泌体中会含有特定的microRNA,可作为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早期预警指标,有助于提前预防和治疗。

治疗

在治疗方面,外泌体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分别是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和直接作为治疗制剂,两种方式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治疗潜力。

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外泌体具有低免疫原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等突出优势。它可包裹小分子药物、蛋白质、核酸等治疗物质,将药物精准递送到病灶部位,大幅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例如,利用修饰后的外泌体携带化疗药物靶向肿瘤细胞,可显著提高化疗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直接作为治疗制剂时,干细胞外泌体是研究热点。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与干细胞相似的修复和再生功能,且避免了干细胞移植可能带来的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

在皮肤抗衰老治疗中,干细胞外泌体可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有效改善皮肤皱纹和松弛,让肌肤保持年轻状态。在神经损伤修复中,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为神经损伤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再生医学领域

在再生医学领域,外泌体在组织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可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在骨组织再生中,外泌体可携带成骨相关信号分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加速骨缺损愈合,提高骨修复的成功率。在软骨修复中,干细胞外泌体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显著提高软骨修复效果,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从被误认为 “细胞垃圾” 到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外泌体的发现和研究历程充满惊喜与突破。这一微观世界的结构,正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为我们揭示细胞间通讯的奥秘,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外泌体将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

a64dec856dd1f364555afbac1fc61ae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