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 知识科普 > 研究发现:干细胞疗法可促进牙齿再生,在牙病防治上有望告别传统“根管治疗”
研究发现:干细胞疗法可促进牙齿再生,在牙病防治上有望告别传统“根管治疗”
发布者:海南省干细胞工程中心 发布日期:2025-05-10 05:25

在口腔疾病的谱系中,牙髓坏死与炎症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顽固难题。这类疾病不仅会引发牙齿疼痛、变色等问题,还会切断牙齿的神经血管供应。传统根管治疗通过彻底清除病变的牙髓组织,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控制感染,但同时也永久性地剥夺了牙齿的感知能力以及矿化修复功能。这会导致牙齿脆性增加,折裂的风险显著上升。如今,随着干细胞研究取得突破,一场具有颠覆性的口腔医学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一,传统疗法的生物学困境

根管治疗技术自19世纪诞生至今,在口腔医学领域一直沿用着“清除感染牙髓组织、严密填充根管系统”这一经典的机械治疗模式。大量的临床追踪研究数据清晰地揭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些接受传统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在随后的10年观察期内,出现根折的概率竟高达15%-20%。其背后的成因是失去牙髓的牙齿就如同失去了生命活力的躯壳,牙齿的生物力学适应性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

牙髓,这一牙齿内部至关重要的组织,原本在维持牙齿健康与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成牙本质细胞宛如一群勤劳的“工匠”,持续不断地分泌修复性牙本质,为牙齿的结构稳固添砖加瓦;丰富的血管系统则如同精密的“营养输送管道”,为牙体组织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确保牙齿的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而神经末梢恰似敏锐的“警报器”,通过痛觉反馈机制,避免我们做出过度咬合等可能对牙齿造成损伤的行为。

然而,当根管治疗将牙髓彻底清除后,牙齿便失去了这些关键的功能支撑。此时的牙齿,实质上退化为了一个由无机质填充的空壳,其抗压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均出现了不可逆的下降。原本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咬合力量的牙齿,如今变得脆弱不堪,在日复一日的咀嚼过程中,根折的风险也随之大幅增加。


二,牙髓再生:重建牙齿活力

近年来,牙髓干细胞(DPSCs)和脱落乳牙干细胞(SHED)在口腔医学领域,正展现出巨大潜力。

No.1牙髓干细胞(DPSCs)

已有研究揭示,牙髓干细胞展现出了巨大的多向分化潜能。在精心设计的特定诱导条件下,牙髓干细胞能够精准地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类型,其中包括对牙齿修复至关重要的成牙本质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对于神经修复和再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神经胶质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能够分泌牙本质基质,并诱导矿化过程,最终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这是牙齿结构和功能维持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验证牙髓干细胞定向分化成牙本质细胞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人员将分化得到的成牙本质细胞移植至免疫缺陷小鼠体内。

实验结果显示,这些细胞成功地在小鼠体内生成了类牙本质结构,其形态和特性与天然牙本质高度相似。伴随着类牙本质结构的形成,还生成了具有功能性的牙髓样组织,这些组织能够模拟天然牙髓的生理功能,为牙齿的长期健康和功能维持提供了有力保障。

牙髓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还会分泌一系列关键的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这些生长因子在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能够协同作用,重建起复杂的微血管网络,为新生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同时修复和重建神经传导通路,恢复组织的神经功能。


No.2脱落乳牙干细胞(SHED)
 

脱落乳牙干细胞凭借其独特的胚胎源性特质,展现出了极为卓越的增殖能力。研究发现,仅从单个乳牙中,便可成功提取数量高达1×10^5 个的干细胞。这类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表现突出,其活性水平是牙髓干细胞(DPSCs)的2.3倍。端粒酶活性的增强,意味着这些干细胞在维持自身稳定性和增殖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在多次分裂过程中更好地保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而在功能应用方面,脱落乳牙干细胞展现出了强大的分化潜能。它能够在体内被诱导分化形成骨组织和牙本质,这一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富且可靠的细胞来源。无论是针对骨缺损修复,还是牙本质再生等临床难题,脱落乳牙干细胞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牙本质再生实验中,脱落乳牙干细胞表现出了优异的组织工程特性。它能够精准地响应体内微环境的信号,高效地分化为具有功能的牙本质细胞,并分泌形成牙本质基质,从而有效地促进牙本质的再生和修复。这一特性使得脱落乳牙干细胞在组织工程领域,成为了极具前景的研究热点和治疗手段。

目前,临床前研究已取得系列突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团队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DPSCs-胶原支架复合体,成功在大鼠模型中再生出功能性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日本冈山大学利用SHED联合光固化水凝胶,实现了人类离体牙的血管神经再生,其新生成牙本质厚度达到200-400μm。这些成果标志着牙齿从"替代治疗"迈向"原位再生"的关键转折。


三,临床研究

2025年3月,发表于《国际口腔科学杂志》的一项临床研究揭示了组蛋白甲基化调控牙髓干细胞分化的机制,这一发现为干细胞治疗牙齿疾病领域带来了重要突破。

研究团队首先从18-25岁健康志愿者拔除的完整第三磨牙中提取牙髓组织,分离出高纯度(98.7%±0.9%)的牙髓干细胞。并采用单细胞RNA-seq技术对12,543个细胞进行分析,成功鉴定出了占比28.4%的成牙祖细胞亚群。

这项研究发现牙髓干细胞在未分化状态时,有12,689个基因被H3K9me2这种抑制性标记所修饰,阻碍了干细胞向牙本质细胞转化。当干细胞开始分化时,新增了8,742个H3K36me3这种激活型标记位点,促进干细胞转变为功能性牙本质细胞。

实验证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降低产生H3K9me2的G9a/GLP酶83%的表达量,可以使干细胞分化为牙本质细胞的能力显著提升,表现为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215%,矿化组织形成量增加2.1倍。使用特定浓度的UNC0638抑制剂处理干细胞后,牙本质特异性蛋白DMP1的产量提高了3.7倍,钙化结节数量增加了190%。研究还发现DANCR这种RNA分子能够帮助去除H3K9me2抑制标记的效率达到68.9%,同时增强促进牙齿再生的Wnt信号通路活性3.2倍。

动物实验显示,增强H3K36me3标记的干细胞,在4周内能形成94.1微米厚的修复性牙本质,比普通干细胞的52.3微米显著增厚,且新生组织的矿物质密度提高了1.8倍。临床数据分析表明,健康人牙髓中83.5%的细胞具有H3K36me3标记,而牙髓炎患者只有47.2%,这与实验室观察到的干细胞分化现象高度一致。


实验清楚地表明,通过调控H3K9me2和H3K36me3这两种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增强牙髓干细胞分化为牙本质细胞的能力,为开发新一代牙齿再生疗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项突破性研究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局部注射,就能激活患者自身的牙髓干细胞,让受损牙齿重新长出健康的牙本质组织,彻底改变目前牙齿疾病"只能修补不能再生"的治疗困境。

如今,我们正逐步迈向牙齿疾病治疗的新纪元。未来,随着更多研究机制的发现,牙齿再生疗法将更加高效、便捷。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受损牙齿的再生将不再是梦想,而是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手段,为人类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

17549797115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