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 中心动态 > 破局·融合·聚变·共生丨2025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分论坛四“干细胞产业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纪实
破局·融合·聚变·共生丨2025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分论坛四“干细胞产业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者:海南省干细胞工程中心 发布日期:2025-05-04 11:05

撰文│张乃心

编辑│毕紫娟

审校│汤红明

2025年4月24-27日,“2025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暨2025临床级干细胞资源库建设和管理培训会”在海南博鳌隆重召开。2025年4月26日上午,以“干细胞产业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四顺利召开。


论坛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系主任赵春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生物样本库副主任/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资源保藏部负责人赵庆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乐文俊,上海希诺神州生命健康科技公司总经理韩之海,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编辑部主任朱东屏,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孙毅主持。

来自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生物科技企业的20余位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干细胞技术创新、临床转化、产业协同及标准化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论坛通过17场专题报告,全景呈现了中国干细胞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突破性进展,为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推动“银发经济”向“常青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

顶层设计破局:锚定“常青经济”战略方向

论坛在“长寿医学”与“健康中国”的战略交汇点拉开帷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长寿发展分会主任委员王小宁教授在《长寿医学产业必由之路:变“银发经济”为“常青经济”》报告中指出:“干细胞技术正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跃迁,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再生修复实现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这一观点得到上海昂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小平团队的实践印证——其公布的干细胞技术在男性生殖健康领域的突破性应用,覆盖从性功能障碍修复到生殖细胞活性增强的全链条,展现了跨年龄层的健康干预潜力。

沃森克里克(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学家/山东第二医学大学附属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科创中心主任张磊升进一步提出“干细胞医疗大健康生态圈”构想,通过间充质干细胞技术与数字健康管理平台的融合,推动预防医学与精准医疗的深度结合。

1754968984827.jpg


技术融合创新:AI+3D打印重构产业逻辑

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渗透成为论坛焦点。上海希诺神州生命健康科技公司总经理韩之海展示了全球首个AI驱动的干细胞分化调控系统,通过深度学习预测细胞命运轨迹,将分化效率标准差从15%降至3%以下,并成功构建胰岛β细胞分化模型。南京比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羚团队发布的3D动态悬浮培养工艺,利用微载体-生物反应器联用技术,使间充质干细胞扩增效率提升320%,且维持干性标记物表达率超95%。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系主任赵春华教授则解码了AI赋能的干细胞多组学分析平台,通过整合128种衰老相关信号通路数据,成功筛选出7个关键抗衰靶点,为个性化干预提供新路径。

1754969005709.jpg


临床转化攻坚: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范式革命

在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的议题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干细胞基地办公室主任/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副主任汤红明提出医疗机构在干细胞临床转化应用中起枢纽作用的理念。通过干细胞双路径(技术转化/药品研发)协同与三级管理架构,基于平等、互补、共赢的原则,构建IIT/IST合作框架。他还建议建立按照干细胞风险分级、疾病难易分类准入的制度,并提出未来医疗机构的干细胞临床研究转化应用将会经历“以重大难治性疾病为突破点,逐步覆盖重大与慢性疾病,拓展至精准医疗与普适性治疗”的三个阶段。

南通生原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厚奇分享的自体骨髓干细胞非注册性临床试验案例,通过“疗效数据银行”模式积累超过2000例真实世界数据,为监管科学提供新思路。致慧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炳地发布的PETCTC循环肿瘤干细胞检测技术,凭借纳米探针捕获与AI影像分析的双重突破,将肿瘤复发预测灵敏度提升至92%,推动液体活检进入单细胞级精准诊疗时代。

1754969037136.jpg


质控体系升级:标准化建设筑牢产业根基

针对干细胞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核心挑战,上海同金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鲁济真博士揭示了从CMC(化学、制造与控制)工艺开发到IND申报的12个关键质控节点,其团队研发的封闭式自动化培养系统使批次间变异系数控制在5%以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GMP实验室副主任白志慧系统解析了干细胞从基础特性检测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质控体系,提出基于多维度生物标志物验证的质检技术矩阵,为细胞治疗产品的安全性与疗效评价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STEMCELL Technologies中国区研发总监陈瑶瑶博士强调“辅助材料标准化是质控体系的基石”,其团队开发的GMP级无血清培养基已实现关键成分国产替代,成本降低40%。ACROBiosystems 百普赛斯产品经理于晨博士则展示了千升级生物反应器连续灌流工艺,通过智能传感技术实时调控代谢微环境,使细胞收获密度稳定达2.5×106 cells/mL,为产业化提供产能保障。


1754969061266.jpg


疑难疾病突破:从科研探索到治疗革命

临床成果发布环节亮点纷呈。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孙毅团队利用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渐冻症,在动物模型中实现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提升80%,相关疗法已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何志颖团队公布的帕金森病干细胞治疗Ⅱ期数据显示,患者UPDRS评分改善率达67%,震颤症状缓解周期延长至12个月。

成都世联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超团队研发的牙囊间充质干细胞新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IIT研究中展现89%的DAS28评分改善率,计划年内提交IND申请。上海厚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谌兵来则揭示了间充质干细胞(MSC)通过外泌体-miR-21调控肿瘤微环境的新机制,为免疫联合治疗开辟新赛道。

1754969092650.jpg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

17549688445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