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 知识科普 > 临床表明:干细胞技术有望助力患者重获清晰视力
临床表明:干细胞技术有望助力患者重获清晰视力
发布者:海南省干细胞工程中心 发布日期:2025-06-12 04:20

在现代社会,视力缺陷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5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其中约3.6亿人失明。当前主流治疗手段对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视神经损伤等引发的不可逆视力丧失问题,常显得力不从心。不过,随着干细胞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在攻克视力缺陷难题上正迎来新的希望。

一,视力缺陷现状

视力缺陷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先天性遗传因素、年龄增长、外伤、疾病等。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色素变性(RP)、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视网膜内的感光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等关键细胞受损或死亡,且由于成年后视网膜的再生能力极其有限,一旦损伤往往不可逆转。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而非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视网膜组织。例如,对于 AMD,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眼内注射,以抑制异常新生血管的生长,但这种方法无法恢复已经丧失的感光细胞功能。对于RP,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往往面临逐渐失明的命运。因此,开发能够修复或再生视网膜组织的新型治疗方法,成为眼科领域的迫切需求。

二,干细胞治疗的机制原理


干细胞治疗视力缺陷的机制原理主要基于其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以及旁分泌作用等特性。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得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的视网膜组织,促进神经再生,从而改善或恢复视力。

No.1细胞替代

干细胞可以直接分化为视网膜细胞(如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替代因疾病或损伤而死亡的细胞。这种细胞替代机制在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中尤为关键。

No.2旁分泌作用

干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如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可以促进周围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功能恢复。

No.3免疫调节

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够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对视网膜的损伤。例如,在视神经发育不良(ONH)和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中,干细胞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视神经免受进一步损伤。

No.4促进血管生成

干细胞能够促进视网膜血管的新生,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这对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血管性眼病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VEGF等因子,促进视网膜血管的修复和再生。

No.5神经保护

干细胞能够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调节细胞凋亡,保护视神经节细胞(RGCs)免受损伤。例如,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治疗中,干细胞通过释放神经保护因子,成功改善了患者的视力。

三,临床研究

649e5fe87da656863c4d21187c25a0e7.png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Vladimir Holan等人发表的综述文章,系统性地探讨了 MSCs在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实验模型和临床试验进展。

在实验模型部分,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种动物模型,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模型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小鼠模型。他们从骨髓和脂肪组织中分离出MSCs,通过玻璃体内注射或视网膜下注射的方式进行移植。

在大鼠模型中,注射1×10^5个MSCs后的第八周,视网膜电图(ERG)检测显示治疗组的b波振幅较对照组提高了35%±5%,且视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IL-6的水平降低了40%。通过荧光标记追踪发现,移植的MSCs在视网膜内存活至少4周,并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在AMD小鼠模型中,单次视网膜下注射MSCs后的第12周,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较对照组减少了25%,同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得到改善。


临床研究部分,研究团队回顾了多项已开展的临床试验。其中一项针对MSCs的I/II期临床试验纳入了20例患者,通过玻璃体内注射自体骨髓来源的MSCs,剂量为1×10^6个细胞/眼。结果显示,治疗后12个月,15例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了至少1行,且未观察到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仅2例患者出现短暂的眼压升高。

综合上述实验与临床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在动物模型中呈现出显著疗效,其能够通过改善视网膜电生理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方式,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早期临床试验也证实了MSCs治疗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尤其是在视力改善和视网膜结构保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虽然目前仍需开展样本量更大、随访时间更长的III期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疗效,但该研究已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参考,有望推动MSCs疗法在眼科领域的转化应用。


综上,干细胞技术为攻克视力缺陷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撕开了突破困境的口子,其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为该领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可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技术的持续突破,干细胞治疗能够成为治疗视力缺陷的常规手段,为众多被视力问题折磨的患者驱散阴霾,让他们重新拥抱清晰美好的世界。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

89772c6439504570bb63721f74b4095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