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 知识科普 > 临床表明:干细胞疗法有望从根源上治愈银屑病
临床表明:干细胞疗法有望从根源上治愈银屑病
发布者:海南省干细胞工程中心 发布日期:2025-04-07 05:25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由免疫系统紊乱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全球患者超过1.25亿,我国约650万人受其困扰。该病不仅导致皮肤红斑、鳞屑和剧烈瘙痒等症状,还可能引发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传统治疗手段如激素、光疗和生物制剂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复发率高、副作用明显等问题。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凭借其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为这一顽固性疾病开辟了革命性的治疗路径。

一,关于银屑病

No.1病因机制及类型

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医学界认为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紊乱以及环境因素(包括链球菌感染、长期精神压力、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驱动银屑病的病理进程。

根据其独特的临床特征,银屑病主要被划分为四大亚型:斑块型银屑病(在患者群体中占比最高,约达97.5%),关节病型银屑病(常伴随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脓疱型银屑病(以无菌性脓疱为显著特征)以及红皮病型银屑病(表现为广泛性皮肤潮红、脱屑)。

No.2症状表现

银屑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边界清晰、形态规整的红斑,其表面覆盖着多层银白色、易于剥落的鳞屑。当轻轻刮除这些鳞屑后,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膜,此为银屑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若进一步刮除薄膜,则会出现点状出血现象,这一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奥斯匹兹征”(Auspitz征),是银屑病诊断的重要依据。银屑病的皮疹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等部位。可呈现多种形态,如点滴状、斑块状、地图状等,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

No.3负面影响及治疗挑战

银屑病不仅直观地影响患者的皮肤外观,还可能通过免疫异常、炎症反应等机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长期患病状态下,患者往往因疾病反复发作、社交障碍及外界误解等原因,陷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当前,银屑病的治疗策略以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但在临床实践中面临多重复杂挑战。银屑病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不同患者的疾病表现、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差异较大,对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制定提出了极高要求。

并且,针对特殊部位(如头皮、指甲等)的银屑病皮损,常规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奏效,需采用更为精细、特殊的给药方式或创新疗法,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与复杂性。

此外,银屑病常伴随多种共病。约30%的患者可能并发银屑病关节炎,同时这类患者也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以及抑郁症等共病。因此,针对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与管理,需采取多学科协作的共病管理模式,以全面应对其复杂的健康需求。

二,干细胞的治疗优势

1,针对病因治疗

传统疗法如激素类药物虽能快速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易出现耐药性、皮肤萎缩、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而干细胞可分化修复受损皮肤组织,调控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与分化,促进表皮屏障功能恢复,从病因层面改善皮肤病变。通过修复受损皮肤细胞、调节免疫紊乱,实现病因层面的治疗。

2,副作用少且复发率低

干细胞疗法的免疫排斥风险几乎为零。迄今为止,临床尚未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记录,其安全性显著优于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此类药物易产生系统性副作用)。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部分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后,皮损面积改善率超过40%,甚至能够完全缓解,且在治疗后3年内未出现复发情况。

3,个体化治疗方案

干细胞疗法具备依据患者个体免疫状态,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的能力,能够极大程度提升治疗银屑病的精准性。对于那些未通过传统治疗手段取得理想效果的重症患者,以及难治性患者而言,干细胞疗法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治疗价值。


三,临床研究

1754882268523.jpg


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临床研究于2022年8月5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该研究是全球首个采用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银屑病的1/2a期单臂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初步探索治疗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共纳入了17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患者均通过静脉输注接受同种异体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单次输注剂量为1×10^6个细胞/kg体重,并分别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随访。


实验数据显示,治疗后有47.1%的患者达到了PASI(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改善≥40%的疗效标准。其中,17.6%的患者经医生整体评估(PGA)显示为无疾病或仅表现出极轻微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性别差异在疗效上表现较为明显,女性患者的有效率高达66.7%,而男性患者则仅为25%,这提示性别因素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免疫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干细胞治疗机制。研究发现,治疗响应者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s)基线水平显著低于无响应者。经过治疗后,响应者的Tregs和CD4+记忆T细胞比例有所上升,而Th17细胞及血清IL-17水平则显著下降。这表明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的平衡,能够抑制银屑病的炎症反应。

动物模型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显示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减少表皮增厚(H&E染色显示角质层变薄、颗粒层恢复),并抑制IL-17+γδT细胞的浸润,从而缓解皮肤病变。


在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均未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实验室参数(如血常规、肝肾功能)也未出现显著异常,这证实了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短期应用中的安全性。

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单臂设计缺乏对照组、样本量相对较小(仅17例)以及随访期较短等。因此,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这些结论。

此外,该试验首次提出Tregs基线水平可以作为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这为银屑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研究不仅为针对银屑病的干细胞疗法奠定了临床转化基础,还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即探索最佳的治疗剂量、输注方案以及长期安全性等。


四,干细胞治疗的作用机制

1,免疫调节

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免疫调节来平衡异常的免疫反应。银屑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过度激活状态,T细胞尤其是Th17细胞过度活化,分泌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如IL-17、IL-23、TNF-α等),导致皮肤炎症和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

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能够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或直接细胞间接触,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同时,干细胞还能诱导树突状细胞(DC)向耐受性表型分化,抑制其抗原呈递能力,并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的生成,从而增强免疫耐受,抑制患者自身免疫反应,恢复免疫系统的稳态。

2,组织修复与再生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够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替代受损细胞,促进皮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此外,干细胞还能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促进血管生成和纤维母细胞活化,改善皮肤微循环,为组织修复提供营养支持,并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重建,恢复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3,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

银屑病患者的角质形成细胞往往因增殖异常,导致表皮过度增生。干细胞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因子(如p53、p21等)的表达,能够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同时,干细胞还能诱导异常增殖细胞的凋亡,恢复表皮的正常结构。此外,干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如EGF、KGF等)和细胞因子(如IL-6、IL-11等),可以调控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促进表皮的更新和修复。


干细胞疗法在银屑病治疗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潜力与前景。其通过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多重机制,为银屑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路径。不仅有望改善患者的皮肤症状,更能从根源上降低疾病复发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相信干细胞疗法将在未来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为全球数以千万计的银屑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与曙光,助力他们重归健康、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

1754881321621.jpg